四通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四通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中央和天津媒体采访团再次走访引滦入津工程沿线滦水润津情绵长

发布时间:2021-01-08 18:12:17 阅读: 来源:四通厂家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引滦水流经黎河河道

天津北方网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天津极度缺水,市民只能喝苦咸水,这也成为天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支持下,引滦入津工程于1982年5月开工,仅用一年多时间,于1983年9月正式建成通水,让天津百姓彻底告别了喝苦咸水的日子。截至目前,引滦入津工程已累计向天津安全供水248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天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近日中央和天津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再次走访引滦入津工程沿线,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感受引滦35年来发展的激情脉动。

潘家口水库

网箱根除水质清

春雨初霁,记者登上蓄水20亿立方米的潘家口水库大坝,但见辽阔、澄澈的水面净无一物,波光粼粼,远山叠黛,好一派山水风光!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宽城县和迁西县境内,是引滦入津工程的水源地。

“三年前,这里可是另一副模样。那时,坝前600米外全是养鱼网箱,一个挨一个的。10%的水面都被网箱覆盖了。”水利部海委引滦入津工程管理局水文水质监测中心主任王少明告诉记者,自2000年开始,库区周边移民为求生计,利用水库优良条件大规模发展网箱养鱼,以致2014年后水库不堪重负,水质急剧恶化。据国家海委监测结果显示,潘家口水库水质由三类变成五类,进入水库的污染物已经超过水库纳污能力,严重影响到下游城市的用水安全,甚至一度中断输水。

“清理网箱养鱼,事关下游天津等城市用水,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决不能让国家级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水质恶化!”2016年,财政部、原环保部决定在引滦入津流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津冀两地通力合作,水库水污染治理提上重要议程。2016年11月,承德市全面启动潘家口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工作,至2017年5月,随着宽城满族自治县罗台镇最后一个养鱼网箱被拆除,库区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了依法清理38982个网箱的任务。

“彻底消除了潘家口水库主要污染源后,水库的水质逐年好转。水库景观也重现绿水青山的本来模样。”王少明一边带记者参观海委检测中心引滦工程分中心化验室,一边详细介绍29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情况。“经长期和实时监测检测,目前,潘家口水库水质80%以上达到了三类水标准。”

引滦6号支洞

痴心守护三十载

清清的滦河水输往天津,必经12.39公里的隧洞。引滦隧洞是引滦入津工程的咽喉,也是当年建设引滦入津工程最复杂、最困难、最危险之处,为此牺牲了21名建设者。烈士纪念碑就耸立在景忠山下。

天津市引滦工程隧洞管理处副处长方志国引导记者走进距纪念碑几公里远的6号支洞内,顿时一股凉气袭上身来。斜斜的巷道深入地下60余米,洞壁上的溢水孔和脚下的水泥枕在无声地讲述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故事。眼下正是引滦输水期,洞底灌满了清水。“引滦入津工程通水35年来,隧洞至今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足以证明该工程的一流质量之高。”方志国自豪地说。

隧洞支洞是每年引滦停水期间进行检修维护的重要通道。驻守6号支洞工作点的付兵、杨俊利已工作了30多年。“要说平时工作难度不算大,也不够繁重,就是日复一日的默默驻守太枯燥乏味了。我们老哥俩天天吃住在一起,说话说到无话可说。”付兵笑道。

其实,两人的家不太远,却谁都不敢擅自离岗,必须确保24小时有一人在岗值守。他们在寒冬酷暑中练就了坚忍的意志和独处的习惯,也成就了工作多面手的技能。“除了看护管理,平时修机器、换电闸、种蔬菜什么的都自己干。”杨俊利说。“我快到退休年龄了。真要离开6号洞工作点回家过清闲日子,还真不太适应。”付兵环顾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院,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号称天津引滦第一站的隧洞管理处水文站设在引滦枢纽闸旁,通过右侧闸门的滦水经计量后进入隧洞输往天津。站房内,分属天津、河北的两台日记水位计24小时不停地精准记录着数据,作为两地结算水费的主要依据。“自1983年以来,每年平均有10亿立方米左右的滦水由此输供天津、唐山两地。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误差。”水文站站长赵海涛说。

入库河口湿地

消减氮磷千余吨

于桥水库被誉为天津“大水缸”。引滦水出了隧洞,再经过57.6公里的黎河河道,最后通过果河汇入位于蓟州区的于桥水库。

“我市2013年划定了于桥水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蓟州区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并对南岸44个村庄进行移民搬迁,彻底根除了来自村庄、鱼馆、农家院的污染。”市引滦工程于桥水库管理处副处长廉铁辉表示,2015年,于桥水库沿库区建成112公里护栏网隔断人为的影响,周边的旅游、钓鱼、水上娱乐等活动基本上没有了。水库南岸公路两侧,许多农民正在复垦地上栽树。

为改善于桥水库上游来水水质,市水务部门于2017年8月建成占地22平方公里的于桥水库前置库即入库河口湿地。“前置库原是大片鱼塘、农田和荒地,‘退渔还湿’后打造成全市最大的人工湿地,分设大大小小43个单元池塘。引滦水通过四个进水闸,流入不同单元格,在湿地生态系统平均停留11.6天,经由沉降、水植物吸收,年削减总氮比例38%、总磷比例48%,从而达到减少营养盐等污染物流入库区的目的。”廉铁辉说。

微风吹皱一片片宽阔池塘间春水。不时有被惊动的水鸟从刚刚钻出绿芽的芦苇丛中腾空而起。“为促进水质净化,湿地池塘内投放了鲢鱼、鳙鱼等鱼苗,分别种植有芦苇、香蒲、茭白等挺水植物,及菹草、狐尾藻和微齿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如今,水库周边的水鸟越来越多,每到候鸟迁徙季,成百上千只鸟在水面飞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置库管理所干部吴涛告诉记者,湿地关键地段设置了46个视频监控探头。每天最少巡护两次,一辆车一天要跑100多公里。

目前,于桥水库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家住于桥水库沿岸白庄子村的黄建见证了水库环境的一天天好转。“原来水质不好的时候,藻类经常爆发。现在水库实现了封闭化管理,隔绝了污染,村里的垃圾、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转运,不仅水库水质好了,村子也变得更美了。”黄建告诉记者,水库周边的耕地进行了流转,改种蓝莓、金银花等作物,村民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

那么坚持的一双眼睛

用自己的双手保护地球

三天的军训